close
揉麵糰這功能,是本姑娘最初要買食物處理器的動力。
話說minime超愛晚上媽媽抱著一起睡,尤愛枕著一隻手臂,再要求另一隻抱著她 (大家可以想像我是銀行劫匪,她是無辜的職員,被我挾持著的姿態,但是是躺著的),所以本姑娘的雙臂長期很痠痛,再加上在廚房時,minime很愛抱我大腿,揉麵糰這等費時又費力的工作,我暫時做不來。可是偏偏我很愛吃麵食、餃子類哦…
因此,我的食物處理器,一定要會揉麵的。
揉麵部份的傢俬
根據周老師的教導,麵條的粉水比例,最好是在36%。
一點鹽、300g麵粉、108ml水 (我覺得用奶瓶來量會很精準)
慢慢加水,用1號程式(即弱力度)來打。說明書說打至麵粉較「硬身」,才轉2號程式(即強力度)來打。
但是打了5分鐘,還是這種鬆散的狀態,我開始懷疑是水份不夠 (周老師有說過各地粉、水都有不同,所以有所更改也是正常的)
果然再加15ml水再打,就變成這種小麵糰狀態 (有點像cottage cheese的樣子)
用2號程式再打5分鐘後變成大麵糰,總算有成功
讓麵糰醒了一個小時後,再來加工。
把壓麵機拿出來 (舊的那個掛了,這個是t小姐幫我買的特價貨,13歐)
切4份,用手略為壓扁
壓成長麵片
有加了不少乾粉以免黏住機器
再壓成幼麵
煮好一份當午餐
剩下放乾作雙人晚餐
把熱騰騰的湯和料淋上麵條
雖不至於好吃到感動 (因為還蠻常做這種湯麵的),但整個食物處理器實驗過程尚算成功,還是小高興了一下。
以後可以有自家麵條可以吃了 (當然比不上手工的QQ嚼感…但有得吃也算不錯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