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看中了周老師的小籠包的食譜很久了,因為小籠包類近餃子,是我少數 (or 唯一) 喜歡吃的中式包類。
只是,看工序有點多,因為要揉兩個不同款的麵糰,再等上一段時間,把它們揉一塊。於是拖了很久才來動工。
以下的比例配方是跟周老師的,各位可以去看她的食譜,她解釋得很清楚。
左邊的是冷水麵糰(加了酵母、糖和鹽的),右邊是燙麵糰
帶點小肥的豬肉、蔥和薑絞至起膠狀
調好味放回冰箱
左邊麵糰漲了一倍,右邊麵糰放涼後,就可以把它們揉成一個麵糰
minime午睡起來 (是的,天助我也,她午睡我才可以做預備工作),本來在哭哭啼啼說她要喝奶 (我不想她喝太多奶而不吃正餐),我跟她說:我們去揉麵糰和做包子…哈…馬上笑逐顏開。
麵糰們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揉合,反而軟軟的很好揉
分配給她切麵糰的工作 (當然是不平均的,我再後期加工)
把一半麵糰弄成了22張皮 (按周老師的算法,應該是30張的,但我時間緊迫又有小朋友在場,就沒法弄那麼小張的麵皮)
包呀包 (minime一直說她包的是餃子,很high)
t小姐送的蒸籠終於可以大派用場
第二籠也做好了
minime還算很合作
蒸呀蒸
本來晚餐計劃只有小籠包的,但後來姑娘我在怨念很深之下,趁minime午睡時去煮了酸辣湯來下火。何解怨念很深呢﹖排了近一年候補名單的幼稚園,今天打電話來問我們要不要位子,只是…我們三個月後就要搬去別的城巿了…感覺就像:到口的肥肉又被搶回去 + 到手的巨款不翼而飛 + 快要刑滿出獄,又被加控罪名 + 明天就要嫁入豪門了,今天竟然被周刊登裸照。(這只是比喻,不要胡思亂想)
所以材料也是家裏有甚麼就扔甚麼的。
蛋豆腐、木耳、小香菇、蘿蔔絲、雞肉絲、乾辣椒、高湯塊 (沒有筍絲,不過我一向不愛筍,所以沒差),煮一塊後加玉米粉水弄稠
上桌前加麻油、胡椒粉、紅酒醋和香菜,味道還不錯
開動了 (由於我沒有跟sigi事先張揚說我要做小籠包,他到飯桌看到後竟然一眼就認出,噢…你做小籠包呀…所以即使賣相沒很漂亮,還是算成功的)
minime吃了一點湯(沒加醋的),就很開心吃她的「餃子」
滋味無限的樣子
一共啃了四顆
剩下一半的饀和麵糰,我包了比較大隻的包包,冷凍後,隨時可以拿出來做生煎包
進冷凍庫了
周老師的配方真的很讚,料跟麵完全用光光,不存在要處理掉其中一樣的問題。
吃了一堆澱粉質和肉後,來點水果吧!
晚上去哄minime睡時,她還一直說她今天包了餃子,明天也要再包餃子…看來她可以去餃子店找兼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