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奧國菜式,因為在德國正式的餐廳都能點到這個菜。不過我家先生堅持這是奧菜,那…就給你一點面子吧!
肉店有專賣的薄切牛肉以供做這道菜的 (要不是本姑娘哪有這麼好的刀工)
奧國農夫醃的煙肉 (每年老夫人都會備上一些讓我們帶回家)
把洋蔥、酸瓜、煙肉和紅蘿蔔切條
一片肉
灑鹽、黑胡椒粉和塗一層芥末 (宜用口味比較溫和的)
放饀料在一端
捲好用廚用針固定 (用竹籤也應該可以的)
排排好
下鍋炒洋蔥至半透明加入牛肉卷
煎牛肉卷至兩面都上色
倒入紅酒、紅椒粉 (其實版本很多,也有加高湯、蘑菇等版本的,但我家主要是煮這個簡單版)
蓋好慢煮1個半小時。
配菜用這種已煮好的紅椰菜 (用了一半)
只要加熱就行
再來看奧國特色——半手工麵疙瘩,一種以麵粉、蛋、鹽和牛奶揉成的麵。
專門做它的工具,左邊那圓孔的可做馬鈴薯泥,右邊的做麵疙瘩 (老夫人送了我好幾年了,第一次拿出來做麵條)
德國人叫這麵做Spätzle,奧國人叫它做Nockerln,其實是同樣的東西。
材料們 (最左邊的是肉豆蔻粉)
250g麵粉、一顆蛋、一點鹽和肉豆蔻粉 (奧國人很愛加這香料),牛奶則徐徐加入
用湯匙混就好,不用手,因為是黏黏的
這樣的質感
煮一鍋水,加點鹽,架好工具
水滾加入麵糊
壓下去
煮滾把水隔走
就成了QQ的麵疙瘩
minime: 我也想玩壓麵條 (本姑娘:不讓玩,一大鍋熱水太可怕了)
最後加點麵粉水,把湯汁弄稠 (可能要加鹽調味)
上菜啦!
後記:
1) 如果有得選,我比較喜歡吃亞洲版的金菇牛肉卷啦,不過,這道奧國也不錯吃的。
2) 不要看盤子裏只有一塊肉,加上那堆配菜,其實一盤已經很飽。我們家是第一天一起吃它當晚餐,第二天sigi吃它 (本姑娘要吃回亞洲菜)。
3) 歐洲人廚藝雖然不精,但廚具卻多得叫人目瞪口呆。沒有這做麵疙瘩工具的話,可以把麵團放砧板上,用小李飛刀做刀削麵的方法來做。也可以參考這位太太的做法。